当前位置: 主页 > 招生资讯 > 最新动态 >
最新动态
“双减”之后,教育孩子你是不焦虑了,还是更焦虑了
发布时间:2021-10-21 点击:144人查看
  

  有的时候跟家长聊天,还是能感受到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。

  我:哎,不是都“双减”了吗?你还焦虑啥?

  家长:就是“双减”了,才焦虑呢?原来还能去线下上数学、英语培训班,现在直接改线上了。我家孩子本来就不自律,指着老师和课堂氛围呢,这个倒好,直接恢复成疫情期间的上课模式了。

  而且以前是周中周末两次课,效果不错。以前周中还报了乒乓球和钢琴,现在搞的时间不够用了,都抢周中的时间,周末倒是有点时间了,但是也不能都上课外班啊,弄的更紧张了。

  以上这位家长是更焦虑了。

  也正常。我们大多数人总是讨厌改变的,好不容易适应了教育内卷的时代,你说改就能改吗?别人还使劲鸡娃怎么办?孩子本来就不自律,你不管他不更管不住自己吗?升学还是要看成绩啊?

  不过呢,也有另外的说法。

  我们大多数人本来就是普通人,所以孩子也是普通人。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立志想考上清华北大,而是学会幸福。有些事不是你想就能得到的,如果想管用的话,那大家都不用工作,在家想就好了。

  想只在一定程度上有用,还是要看你的条件的可能。

  但是幸福确实人人都可以拥有的,毕竟,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,都是造物主为你量身定做的的奇妙旅程,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
  我们之所以害怕痛苦,是因为不清楚痛苦会多痛,连想都不愿意想,慢慢你就被恐惧支配了。记得咱们分享过,比恐惧更可怕的是恐惧本身。

  不知道有多可怕,才更可怕,清楚了你的处境以后,反而是没那么可怕了。

  就像非洲的很多原始部落一样,如果让咱们去过那样的日子,你连想都不敢想。可是人家呢,过的幸福的不得了。

  有的时候,我们担心过度了。

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,是那些觉醒了的人在推动,其他人跟上就好。

  有一本书《臣服实验》有一段话挺有启发的,你可以打印出来

  如何做成一件事?

  我们一般的叙事模式:

  做成一件事,是因为做事的人有眼光、有魄力、有能力、有资源、有领导力。

  这些都对,但又都不是根本。

  这种叙事模式的假设,是【我】很重要,因为【我】这件事才能做成。

  做成一件事,首先因为这件事是一件对的事。

  所以如果不是甲做,也会有乙做。

  不是我做,也会有别人来做。

  我们如果有机会做这件事,是因为我们恰巧在某个时间、某个情境碰到了这个机会,成为做成这件事的【工具】。

  那我们能做的,不是觉得自己是救世主,而是把自己这个工具不断【变得更好】,把这件事做成。

  在这一点,东西方的智慧是一样的,东方的表述,就是【无我】

  --------《臣服实验》

  我们能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,不是我们做出了多大贡献,而是,我们的先辈有些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其他人跟上就好。我们这些后辈,只是生对了时代。

  昨天我还说过,毕业那会儿,石家庄的试用期底薪300,有的还没底薪,这个事放在今天,这些00后的孩子们想都不敢想。他们毕业第一份工作薪水怎么也得3000起吧(据说大多数毕业生认为1W+是标配)。

  是他们做的事比我们好10倍,重要10倍吗?

  显而易见,他们生在了好时代。尤其是那些没毕业就已经可以叱诧商海的人物,是时代给予的红利。

  未来孩子们只会越来越好,毕竟共同富裕近在眼前了。倒是我们这些老年人该考虑下,还能跟上吗?

  不行,吓得我赶紧刷会儿抖音,是不是也得研究下B站和小红书呢?

  来源: 速读速记